近处不见有甲胄异常之人,却在侧首时,觑见远处山坡上立有敌军旗帜,心道:“统兵大将必在旗下!”
然而那山坡距离不近,若要杀上山去,须杀透敌阵方能抵近。
此时前方有一伙甲士精锐拦路,两侧亦有悍勇之卒围来,三百余骑撞入阵中,已失马速,如何能杀透敌阵?
赵林见状,便欲回身杀出敌阵,重整阵型,再寻机破阵。
却眼见谢旌已率军冲下山坡,被数百弓弩射住,不得冲突敌军。
赵林无奈,只得寻着箭矢射来的方向,率军去攻,以解谢旌等人困境。
所幸那统兵之人虽有将才,却也有纰漏,只顾得叫精锐围杀赵林,却把弓弩闪了出来,无步卒保护。
赵林见此,急引军转向,杀散一伙步卒,直奔弓弩手阵地。
时杨历在山坡上亦见得赵林杀向弓弩手,却自忖自己亲自操练的步弓手即便与赵林接战,凭借铁甲在身,亦能周旋拖住。
此番赵林误会了杨历,此人确有将才,调精锐来挡赵林,空出弓弩手,亦不是纰漏,而是设下陷阱,引诱赵林来攻,欲以弓弩手拖住赵林,再抵近攒射杀之。
杨历却也小觑了虎雏将军,赵林武艺师承刘、关、张、赵、黄,集天下数一数二的猛将言传身教,兼身穿江陵打造的新式甲胄,内穿环锁铠,莫说是弓箭,便是硬弩抵近射击,亦不能透。
何况赵林已然大怒,便是吕布复生,亦能斗上百合而不败。
杨历虽兵多,然麾下步卒皆是本地人,或为蛮夷青壮,身短体轻,便是精锐,亦矮了赵林等北人一个头,兼之无马,甲劣,兵刃亦有差距。
若是围杀之势成型,许是能困住赵林。
然此时赵林忽然率军转向,已杀出战马冲刺空间,杨历麾下矮小士卒又如何能挡住数百战马冲撞?
那弓弩手方才射出一箭,赵林已率军杀至近前。
弓弩手见状,分出前部弃了弓弩,掣刀在手,欲借铁甲缠斗。
怎料刀劈骑兵甲胄而不入,敌一矛刺来却大多透甲而过。
一时间,或有骑兵受伤落马,却只寥寥数人,弓弩手前部百余人,却被杀的七零八落,不成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