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先叫陆逊骑快马回城禀告刘备,自与诸葛亮并辔,率众缓行。
待大队入城之时,刘备早在两日前便接到斥候来报,如今又得陆逊禀告详细,遂亲自出城来迎,将妇女安置妥当,斩获收缴入库,又被赵林强拉着去营中犒赏了士卒,方才一同回了城中。
太守府中已备下酒宴,君臣催马缓行,刘备忽谓赵林曰:“柏轩有二心耶?”
赵林不解其意,却调皮答道:“林有得丈人二女之心,却不曾有二心。”
刘备闻言,不去搭茬,却言道:“柏轩不信吾胸襟?”
赵林见刘备问的直白,遂拱手正色道:“林此身躯早已尽付主公,如何能不信主公胸襟?”
刘备叹曰:“柏轩今日之举,乃不信刘备胸襟也。”
赵林知刘备所问,正色曰:“主公明鉴。将军领兵,吃住皆在一起,与士卒同甘共苦,故而深得军心。
且将军愈胜,屡战屡捷,愈得士卒崇拜。若长此以往,恐他日将成臣强而主弱之势,此诚为取祸之道也。
主公亲往犒赏士卒,深意非凡。
士卒见主公亲临,方能明晰谁为君,谁为臣,知其为君效命疆场。
如此,军中方能明尊卑、守秩序。一旦遇有变故,或生叛乱,主公一旦现身阵前,凭主公之威望,即可平息动乱,稳控大局。
林绝非不信主公胸襟,主公待林恩重如山,林早已将此身躯尽付主公,视主公如至亲,岂有不信之理?
林之所为,不过是欲为主公麾下众将立下一榜样耳。
若能使此举成为定例,无论主公在位,抑或后来之君承继大统,皆不必再为叛乱之事忧心,此诚为长远之计也。”
刘备闻言,面露欣慰之色,抚须笑曰:“柏轩思虑深远,用心良苦,吾深知矣”
赵林见刘备眼眶微红,急言道:“主公,我诸位叔伯可曾下了四郡?”
刘备咂了咂嘴,有些意犹未尽道:“已下三郡,止长沙未克。”
赵林闻言,思忖一番,进言道:“林尝闻长沙有一勇将,武艺不下于二伯父,射术冠绝天下,二伯可曾报与主公?”
刘备闻言,奇曰:“云长信中言说有一老将,颇有勇力,可是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