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国宏再次召集村民开会讨论。
会上,他提出了几个解决方案:
“第一,我们可以向县里申请一辆校车,接送孩子们上下学,解决交通问题。”
“第二,我们可以在镇上租几间房子,做成简易宿舍,让住得远的孩子周一到周五住校,周末再回家。”
“第三,我们可以组织村里的家长轮流接送孩子,减轻单个家庭的负担。”
这些方案引发了热烈讨论。
有人倾向于家长轮流接送,因为成本较低。
但问题还是在于经费:校车需要购买和维护,宿舍需要租金,这些都是不小的开支。
“我有个建议,”
李大牛突然说,“我听说隔壁李家村的学校也面临撤并,他们那边也有不少孩子要去镇上。咱们何不跟他们联手,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人多力量大嘛!”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周国宏立即联系了李家村的村干部,两村决定合作,共同筹资购买一辆小型校车,专门接送两村的高年级学生往返镇中心小学。
同时,周国宏还向县教育局争取到了一个承诺:如果村小学能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和一定的生源规模,将来可能升级为“教学点”,获得更多的官方支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周国宏开始着手提升村小学的教学质量。
他联系了县里的退休老教师,请他们定期来村里指导教学;同时,也鼓励村里有文化的年轻人参与学校管理和活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