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支持,认为这样能增加收益;也有人担忧,认为宰杀和销售环节太复杂,风险大。
最终,达成了折中方案:第一批猪,80卖给肉联厂,按整头猪交易;20自己宰杀,在村里和周边集市销售鲜肉,试水终端市场。
卖给肉联厂的猪,虽然价格稍低,但一次性交易,简单省事;自己宰杀销售的部分,虽然麻烦一些,但利润确实更高,而且还建立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销售渠道。
年底结算时,合作社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还净赚了15万元!
按照事先约定的分配方式,这些利润有80按投资比例分给了社员,20留作合作社的发展资金。
“没想到真的赚钱了!”
李大牛拿着自己那份红利,眼睛都笑弯了,“我投了500元,现在分了近400元,这才半年啊!”
确实,以当时的标准,这已经是相当可观的收益了。
一个普通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也就几百元,而参与合作社的村民,仅仅半年就获得了可观的额外收入。
第二年,合作社决定扩大规模,从最初的200头增加到500头。
更多的村民看到了第一年的成功,纷纷申请加入,投资额很快就超过了5万元。
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合作社引进了更先进的养殖技术。
比如,改进猪舍设计,提高通风和保温性能;优化饲料配方,增加特定营养素;完善防疫系统,降低疾病风险。
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猪的健康状况。
同时,合作社也开始探索更多元化的销售渠道。
除了继续与肉联厂合作外,还尝试与城里的大型餐饮企业签订直供协议,以更高的价格供应特定标准的猪肉。
此外,合作社还开始尝试简单的肉制品加工,比如腊肉、香肠等,增加产品附加值。
到了第二年底,合作社的收益再创新高,每100元投资的年回报率达到了惊人的80!这在当时的农村,简直是一个奇迹。
养猪合作社的成功,不仅给参与的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带动了村里其他产业的发展。
比如,为了配合养猪业,有村民开始专门种植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