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注意到,米厂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副产品,比如米糠和碎米,这些都可以进一步利用。
“我们可以考虑扩展一下产业链,”
周国宏在村委会议上提议,“用米糠做成饲料,碎米可以做米粉或米酒。这样不仅能增加收益,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这个提议再次引起了讨论。
有人支持,认为这是充分利用资源;也有人担忧,认为一口吃不成胖子,应该先把米厂做稳了再说。
正在讨论时,一个意外的访客来到了村里:县食品厂的李厂长。
他听说村里的米厂生产的大米质量不错,特意来考察,希望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你们的大米品质很好,口感纯正,符合我们食品厂的要求。”
李厂长说,“如果你们能保证稳定供应,我们愿意签订长期采购合同。”
这个消息无疑是对米厂的极大肯定。
有了县食品厂这个稳定的大客户,米厂的销路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然而,好事多磨。就在米厂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打破了平静:县工商局的执法人员突然到访,称收到举报,说米厂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条件存在问题。
“什么?我们明明按规定办理了所有手续!”
厂长张铁柱急得满头大汗。
周国宏发现问题出在一个技术性环节:米厂的卫生许可证需要更新,而且部分设备不符合新的卫生标准。
“这是哪来的新规定?我们申请时可没人说过!”
张铁柱不解地问。
执法人员解释说,这是最近才出台的新标准,全县所有食品加工企业都要按照新标准整改。
周国宏意识到这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搞鬼,但他没有贸然指责,而是表示会立即整改。送走执法人员后,他立即派人去县里打听情况。
很快,真相浮出水面:原来是县里另一家私营米厂的老板看村里的米厂发展势头好,抢了他不少生意,就动用关系,利用新规定给米厂制造麻烦。
“这帮小人!”
村民们听说后都愤愤不平。
周国宏却很冷静:“别急着发火。新标准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