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说他已经在老家安顿下来,还娶了个寡妇,照顾老父亲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家。
他在信中特别感谢周国宏的帮助,说如果没有周国宏,他可能一辈子都活在恐惧中,无法与父亲相认。
读完信,周国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马得福的故事很快在村里传开,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人们从中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和,也更加珍视自己的家庭关系。
周国宏借此机会,在村里发起了一个“寻亲助团圆”的活动,帮助那些因各种原因与家人失散的村民寻找亲人。
这个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不仅在本村,甚至在周边村庄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这件事,周国宏深刻认识到:在乡村治理中,除了关注物质建设,也要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家庭的和睦稳定,这些都是乡村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那以后,村里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全村性的“亲情聚会”,邀请外出的村民回来团聚,增进感情。
这个活动虽然简单,却拉近了人心的距离,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
马得福的故事,就像一粒种子,在村里生根发芽,开出了亲情和谐的花朵。
金秋时节,正是收获的季节。村里的稻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散发着丰收的喜悦。
这一年的收成格外令人期待。
因为在春天播种时,村里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实验”:在一块试验田里采用了新的种植方法,而在相邻的对照田里则保持传统耕作方式。
这是周国宏提出的想法,目的是让村民们亲眼看到新技术带来的差异。
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却因为一个意外的赌约,变得格外引人注目。
事情要从半年前说起。
当时,县农业局引进了一批改良水稻种子和新型肥料,鼓励各村试点推广。
周国宏第一时间报了名,准备在村里开展示范。
消息传出后,村里立刻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年轻人为主,支持尝试新方法;另一派则以老农为代表,坚持守旧,不愿冒险。
争执最激烈的是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