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罪,更改古制周礼,只为让嫡子给妾服丧,为父不仁。”
“真是咱的好大儿!”听到这话,朱元璋咬牙切齿,在心里又骂起了朱橚。
要不是这家伙把事情闹得下不来台,自己何至于陷入这么被动的局面,要你服个丧,又没要你命,听爹的话不就行了。
“第六罪,以八股为牢笼,囚天下之志士,断文明进步之阶梯!为君不公。”
八股文源头是谁,目前争论不休。
但清代学者胡鸣玉在《订讹杂录》里面记载,今之八股文,或谓始于王荆公(王安石),或谓始于明太祖。
洪武元年,朱元璋恢复科考,制定了一种特殊的考试制度,他将考题分为八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评分标准。
考生必须按照规定格式撰写文章,不得随意发挥。
这种考试制度逐渐演变为八股取士。
这就是八股文的雏形,未来成化年间逐步完善。
而什么具体是八股呢?
科举的第一要义,既不是为国选才,也不是教化天下,而是牢笼治世!
八股文,不是教你如何发财,因为社会不需要太多有钱人。
也不是教你如何升官,因为国家也不需要太多官员。
天下需要的是大量老老实实辛勤耕耘的老黄牛,需要的是大批勤勤恳恳的螺丝钉。
所以,自古教育就是牢笼式教育,局限式教育,听话式教育,而不是智慧创新式教育。
是让天下的读书人都钻进八股的牢笼里,让他们钻研章句,白首穷经。
把精力最旺盛的年轻人困在书桌上,社会稳定了,各行各业也创收了,这就是八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