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嫣,”莫远山擦了擦手,“你想个好词,让我来喊。”
苏嫣眼前一亮,“瞧一瞧,看一看,热气腾腾的干粮,五文钱一个,又香又软”
莫远山中气十足地吆喝起来,他那二十多年货郎的经验此刻派上了用场。洪亮的嗓音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
一个戴着西瓜帽的中年商人踱步而来,仔细打量着蒸笼里的包子。他捏了捏下巴,“这包子做得倒是挺正宗。”
“客官好眼力,”莫远山笑道,“咱们可是地道的东北汉子。”
那商人掏出铜钱,“那就来两个尝尝。”
莫母赶紧从蒸笼里夹出两个最大最圆的包子。商人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被烫得连连吸气,但眼睛却亮了起来。
“好吃!这包子里还放了红糖!”他一边咀嚼一边点头,“难得吃到这么正宗的北方包子。”
有了第一个尝鲜的,其他食客也纷纷掏钱买吃食。还不到一个来小时,五十个包子和五十个烙饼就销售一空。
苏嫣数着钱,心里美滋滋的。包子五文钱一个,烙饼八文钱一个,一共赚了六百五十文。去掉面粉、猪油和糖的成本,还剩下不少。
“阿嫣,”莫母笑着说,“你这脑瓜子真灵光。在清崖村的时候怎么没见你出这些主意?”
苏嫣抿了抿唇,“说过的,只是没人信罢了。”语气平淡,却让莫母心头一酸。
回村的路上,遇到不少打听的村民。莫远山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告诉他们在云城做生意。消息很快传遍了韩家村,虽然有人想学,但要么不会做,要么没本钱。
日子一天天过去,莫家的生意越发红火。到了腊月,莫远山开始四处收购年货。活禽、腊肉、干货,应有尽有。
等到开春,家里的面粉、大米和猪油都囤了一百多斤。为了少缴税,苏嫣总是隔段时间就备一次物资。衣物、布匹、干货,样样不缺。东西多得连莫远山都要腾出一间房来存放。
一天傍晚,苏嫣正在院子里逗弄已经会爬的苏魏魏,忽然听见外面传来喧哗声。
“听说了吗?玉龙谷那边闹匪患了!”
“可不是嘛,听说还劫了不少商队呢!”
“这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