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梅笑着摸了摸孙女的头:“傻丫头,谁敢说你的不是,我第一个不答应。再说了,你这是在做正经事,有什么好怕的?”
就在这时,院子外传来一阵喧哗声。原来是村里的几个妇人吵起来了,都说自家的硝石最好,该多换几个芋头。
陈玉梅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活计走了出去。苏明月看着祖母的背影,心里暖暖的。是啊,她做的是正经事,有什么好怕的?
随着时间推移,村里的茅厕墙壁都被刮得光秃秃的。有些人为了多刮些硝石,甚至开始打起了邻居家茅厕的主意。这可把陈玉梅愁坏了,她得想个办法,既要收集到足够的硝石,又不能让村里人闹起来。
村里换芋头的人越来越多,苏明月和苏远山忙得脚不沾地。院子里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村民们手里攥着辛苦刮来的硝石,脸上写满了期待。
“大娘,您慢点走。”苏明月扶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将装满芋头的竹篮递给她。老妇人的手因年迈而微微颤抖,接过竹篮时,眼角的皱纹堆出了笑意。
“明月啊,你们家这芋头可真是救了我们的命。”老妇人拍了拍苏明月的手,“要不是你们家,这日子可怎么熬得过去。”
苏明月连忙摆手:“大娘客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应该的。”她看着老妇人佝偻的背影,心里泛起一阵酸涩。
院子里的人群熙熙攘攘,有的是夫妻结伴而来,有的带着蹦蹦跳跳的孩子,还有几家人凑在一起说说笑笑。虽然日子艰难,但村民们仍然充满希望。
“诶,你们说这陈玉梅家的芋头到底是从哪来的?”一个瘦高个子的男人压低声音问道。
旁边的妇人接话道:“还能从哪来?肯定是从深山里找来的呗。也就他们家敢往那么深的地方去,我家那口子连山脚都不敢去。”
“可不是,前些年进深山的,多少人都没回来”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汉摇着头说,“那深山里可不太平,听说有”
“嘘!”有人赶紧制止,“这种话可不能乱说。”
议论声此起彼伏,苏明月听在耳里,心里暗暗庆幸有苏远山这个好爹。要不是他不顾危险深入山林,他们家也不会有这么多存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