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干电商,自己在家发货的;镇上工厂上班的;帮子女弄快递驿站的……”在采访中,记者从多位工人处了解到大龄农民工返乡近九成,60后70后农民工,他们首要的选择还是回去。
由于各地省市产业升级,留住了跨省打工的农民工,此外,伴随着农村改造与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也是吸引农民工留在当地就业的重要因素,毕竟能在家乡就业的便利要好过在异乡漂泊。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已占总数的538,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十年间增长近100万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第三产业的占比在提高。
最想学门技术
“不是有钱就干,分行业,挑活的性价比。”32岁的吴顺(化名)告诉记者,他算是“靠活”农民工群体中较年轻的,也是为数不多的,周围人年龄普遍在45岁以上。作为90后,吴顺26岁从老家黑龙江外出来山东务工,如今已在青岛生活6年。
“年龄也并不是就业优势,有的活就要老手!”吴顺跟记者交流,很多人将80后看作新生代农民工,但是如今的80后也不再年轻。比起从业十几年的建筑老手来说,吴顺坦诚自己论经验、论技术、论积累都是下风,优势是瞅准新行业、新产业的转型。
新生代农民工也正在打破人们以往的固化“农民工”思维认知,他们文化程度已有明显提升,青年农民工不愿进工地,又有着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精神诉求,对于城市生活给予了无限向往,其就业也伴随着个性的偏好。
“很多人已经不出来打工了,留在当地谋收入。”吴顺表示,特别在老家抓住电商经济和短视频风口上的新农人,选择留在家乡致富。而如今风口已过,吴顺不再考虑入局。
“还是需要有一门技术,找到出路、站稳脚跟。”吴顺向记者表示,自己也曾想去学一门技术,虽然现在线上学习的机会很多,但是很多技术类只能线下教学,诸如机械维修,但是奈何渠道和费用有限,而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