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瞧您说的,这不帮乡亲们保管无主财物嘛!那里能叫打秋风啊。&34;
周桐笑得像只偷腥的猫,指尖蘸着晨露在石桌上画圈,&34;您想啊,某位财主家的拔步床就能换百斤粟米,还有紫檀桌椅,要是砖石好一点,我觉得借个十几车还是&34;
陶明吹胡子瞪眼:&34;你小子是要抄家啊!就算是抄家,也不至于连人家的地砖都给撬走啊。&34;
&34;哪能呢!&34;周桐指尖点点桌上的露水,&34;金兵劫掠过的庄子,门窗都碎成渣了——咱这是抢救百姓的基业!&34;
徐巧捧着热姜茶过来时,正撞见陶明揪着周桐耳朵训话。
&34;陶老放心,&34; 她忍着笑递茶,&34;桐哥哥虽行事跳脱,但是这个法子还是可行的。&34;
陶明松手笑呵呵的接过茶盏,目光却落在徐巧腕间一处红痕。他昨日听衙门人说过,昨日与汪小六交换钥匙时,是这位把手里的银镯给了那孩子。
老人浑浊的眼底泛起涟漪,却只是重重拍了拍周桐的肩膀:&34;罢了,我这把老骨头给你当监工,要是真能帮到百姓,搬点东西也无妨。”&34;
陶明理了理衣服,笑着说道:“好吧好吧,那我去跟大伙儿说说。”
周桐疑惑地挠了挠头:“那么多人,您是要一个一个说吗?”
陶明白了他一眼,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当然是和里正说啊,你这小子,怎么当上县令了还这么愣头愣脑的。”
周桐:“。”好像又被骂了。
他尴尬地笑了笑,追问道:“那咱们桃城有多少个里正?”
陶明捋了捋胡须,思索片刻:“十几个吧,每个村都有一个。”
周桐点点头:“陶老,我觉得可以再细分一下。比如每个街道、每个巷子都设一个负责人,这样分工更明确,任务也能轻松完成,进度也会快一些。”
陶明听了,眉头微皱,似乎有些犹豫:“这法子倒是不错,但每个街道都设一个负责人,会不会太麻烦了?而且这些人选怎么定?”
周桐笑了笑,继续说道:“里正和这些管理人每两年换一次,由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