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一早,赵府前院就热闹非凡,门前停着十几辆马车,穿金戴银的富商豪绅、衣冠楚楚的书院山长、甚至还有几个身穿官袍的老爷们儿,一个个气喘吁吁,满脸期待,个个手里都捧着厚厚的礼盒,有金器、有字画,甚至还有人抱来一整根沉香木。
赵府管家一头雾水:“这是……赶集吗?”
赵承安揉着还没睡醒的眼睛,一看那阵仗,顿时一激灵,连忙整理衣冠迎出门去。
“各位老爷、大人、掌柜们,今日怎么齐聚寒舍?”
只见人群中,一位胖胖的富商抢先开口,满脸讨好地笑道:“赵公子,在下昨日夜宴时听王知府大人亲口夸赞,说贵府来了一位高人,能召唤天光神器,照亮整座大堂,犹如白昼不灭……这等仙家手段,我等凡人,哪敢不拜访求购一盏?”
另一位花白胡须的儒生也急忙插话:“老朽目力不济,常年夜读书卷却难辨字迹。听闻这‘日曜神灯’照明如昼,实乃吾辈寒窗苦读人之福音。赵公子若能割爱一盏,老朽愿出两百两黄金!”
“我也出两百两!”
“我三百!”
人群顿时热闹起来,七嘴八舌,不下十余人都在央求购买台灯,一个个眼睛都瞪得像铜铃,仿佛这不是台灯,而是能招财纳福、提升修为的仙器。
赵承安一开始还有些懵,等反应过来,立马笑得见牙不见眼,心里只剩四个字:发财了!
他赶紧跑回后院找刘军:“军哥,军哥,外面排队买灯的都快打起来了!你快看要卖多少盏!”
刘军笑得轻松:“有多少卖多少。我这法器不稀缺,就是空间不大,得一批一批变出来。”
赵承安眼睛都亮了:“太好了!每盏我就按昨天的行情来——两百两黄金,童叟无欺,先到先得!”
于是,赵府门口很快就架起一张案几,赵承安穿着新换的锦衣坐在后头,一边收黄金,一边微笑发货:“恭喜这位施主,获得仙家‘日曜神灯’一盏,照亮人生,前程似锦。”
刘军站在屋后悠闲地“批量生产”,每次变出几盏,赵承安就像发奖牌一样,一盏盏双手奉上,还不忘打广告:“此灯不耗油,不点火,夜读明亮,晚宴增辉,还可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