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仿佛天生就对知识有着一种独特的渴望,聪慧好学的他,每日都沉浸在经史子集的海洋里,对各类学问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天文地理,他都能侃侃而谈,见解独到。朱元璋看着这个聪慧过人的儿子,心中满是喜爱,时常在朝堂之上对朱橚的才华赞不绝口,在众多皇子中,朱橚无疑是那最耀眼的存在之一。
洪武三年,也就是 1370 年,年仅九岁的朱橚便被朱元璋封为吴王。这一封号,代表着无上的荣耀与尊贵,也预示着朱橚在皇室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朱橚并未因这过早到来的殊荣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时光荏苒,到了洪武十一年,即 1378 年,朱橚的命运又迎来了一次重大的转折,他被改封为周王,并被安排就藩开封。
开封,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当时乃是繁华之地,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民生问题。
当朱橚踏上开封这片土地时,他立刻被民间百姓的生活状况所触动。街头巷尾,有许多百姓因疾病缠身而痛苦不堪,却因缺乏有效的医药治疗而只能默默忍受。
朱橚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他深知作为一方藩王,自己肩负着改善民生、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重任。
而他自小便对医药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此时,这份兴趣更是化作了一股强大的动力,驱使他要为百姓编着一本实用的医药书籍。
于是,朱橚开始了一场浩大的医药研究工程。他首先广泛搜集药方,派出王府的差役四处打听,无论是民间的祖传秘方,还是医馆的常用药方,他都不放过。
每得到一张药方,他都会仔细研究,反复验证其疗效。同时,他还深入研究药物特性,阅读了大量的医药典籍,与王府中的良医们进行深入探讨。
为了获取更准确的药物信息,朱橚组织了王府中的良医和一些饱读诗书的学者,开展了大规模的药物调查和研究工作。
他们一行人不辞辛劳,背着行囊,带着采药的工具,踏遍了开封周边的每一寸土地。无论是崇山峻岭,还是幽深山谷,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在采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