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6/7)页
文看着吴金芳,有点不解地问她:“你叹什么气呀?我离开学校到城里去工作,这不也是你多年的愿望嘛!”
    吴金芳感慨地说:“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你在学校里辛苦了半辈子,教出了那么多成才的学生,是应该换一份更称心的工作。可我一想到咱们都要离开农村家里,心里就有点难受!”
    “难受什么?”何尚文更加不理解起来。
    吴金芳带着愁容说:“以后没有了承包地,全家人的生活就指望着你那点儿工资了。艺英高中毕业了一年多了还在待业,艺兵的高考成绩还没下来。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考上大学。生活在农村消费低,还有家里的副业可以补贴家用,要是全家人都到了城里,是不是家里的经济会更紧张,生活会更艰难?”
    何尚文这才明白过来,他说:“我还以为你是什么呢,原来就为这?你先不用犯愁,生活已经到了这一步,咱们也只好走一步看一步,我想办法总会有的,等到了城里咱们再想办法。”
    吴金芳不再说话,继续做针线活儿。
    屋子里好像蒸笼一样,闷得人透不过气来。树上不时传来那嘶叫了一天的知了的干嚎声;墙根下,蛐蛐的“吱吱”声似显得比蝉声有些节奏。淘气顽皮的孩童们,三五成群地穿梭于大小树林之间,他们不知热,不知累,细心寻找着刚从地下爬出来的幼蝉。这捉得的幼蝉,经过盐水的浸泡,再经过热油的煎炸,就是他们上等难得的美味佳肴。大人们只顾摇扇,而不再抱怨闷热的天气,躺在院子里的芦席上,打开半导体收音机,欣赏着慷慨豪壮的大秦之腔,也不失为一种快乐的享受。乡村的夏夜,有蝉儿的高唱,蛐蛐的妙弹,池蛙的好鸣,又有天真孩童的戏耍,淳朴村民的谈笑,五彩电波的沉醉,实在是别有一番情调。
    何艺兵是从小就喜欢听秦声秦韵的。在这偏僻的乡村,文化生活方式实在太少,更谈不上丰富多彩。上小学的时候,何艺兵常常和同村的小伙伴步行三、五里地去别处看电影。看完电影以后,再同伙伴们又说又笑、兴高采烈地走在漆黑不平的路上,到家已经很晚,却从来也没有感到辛苦和厌烦过。那时候,县剧团一年来乡剧院演出的机会不过三两次。每次演出时,何艺兵都要跟着村里的大人们去看戏。小孩子对大戏里的内容是不太懂得的,以凑热闹的居
第(6/7)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爹爹开门,系窝呀!明明是天师,却总以为自己很弱!狂龙下山,美女总裁倒追我机械末世:我的机甲有亿点强官场游龙:从小秘书到封疆大吏开局被关禁地,系统逼我苟到无敌都市觉醒:我能不断进化异能觉醒基因!我爬出焚化炉后成神了大明王朝之第一太监八零对照组:换亲后,我被团宠了林初夏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