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理、工学科的老师除了华夏的老师外,也有一些来自德国的老师任教。另外为了提升国家的军事力量,他又在安徽和山东分别创建了军校。
    在山东,段宏谟创办了一所空军大学。为了给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他邀请了随德国皇储一起来华避难的着名飞行员戈林,以及国内飞行领域的先驱厉汝燕、秦国镛、潘世忠等人担任教师。
    这些优秀的教员不仅拥有丰富的飞行经验,还掌握着当时先进的航空技术。
    其中潘世忠不仅在教学一线发光发热,还深度参与到军工基地的飞机设计工作中。
    由于飞机采购成本高昂,段宏谟经过深思熟虑,委托约翰购置了三架飞机,作为学员们的训练装备。
    尽管学员数量不多,尽管大学还在建设中,但每一位学员都对飞行知识充满渴望,学习态度极为认真。
    空军大学成立后,山东的上空时常出现飞机盘旋的身影,那是教员们在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飞行指导。
    这时空军大学的学员不足十人,其中皇甫轩和邓楠表现尤为突出。凭借卓越的飞行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二人日后成为了中国空军史上的传奇人物。
    而在安徽,段宏谟创办的军校则是坦克学院。和飞机一样,坦克作为新式武器,价格不菲。
    段宏谟通过约翰购买了五辆坦克,其中两辆留在学校供学员进行操作和维护训练,而负责训练的教官也是来自德国,其余几辆坦克则被送往复兴军驻地,由德国教官进行专业培训。
    同时,在德国工程师约瑟夫·福尔默的协助下,段宏谟开启了国产坦克的研发与生产工作。
    然而,由于国内基础工业相对薄弱,原材料供应不稳定,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整个生产过程充满挑战,进展较为缓慢。
    但段宏谟并未因此退缩,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实现坦克的国产化,从而提升国家的军事装备水平。
    而在列强环伺的时代,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意义丝毫不亚于蓝天与大地。
    尽管当时华夏在海上力量薄弱,制海权旁落,但段宏谟深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意识到培养海军人才刻不容缓。毕竟,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在未来的海洋博弈中赢得先机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武逆九千界咸鱼太后当不成,摄政王抽风了废土拾荒,肥妹带飞病弱残全家赛博朋克传奇雇佣兵全球抽卡,我的保底自带万倍增幅被娘子蛰久了,我竟然百毒不侵?替嫁东宫,病弱太子日常为爱发疯替身为凰这哪里像F级异能,你开挂是吧?二婚嫁律政大佬,前夫孤独终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