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澜心界的扩展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集体心理现象:意识体开始频繁经历一种难以命名的情绪沉降过程。这并非痛苦,也不是悲伤,更不是焦虑,而是一种缓慢渗透、无法回避的深层次感知状态。
联盟哲识组将这一现象命名为:
深感之渊(the abyss of profound resonance)
一、深感的形成条件
与回澜不同,深感现象并不依赖于具体的“他者共鸣”,它往往出现在个体经历过高度静默之后的自我内溶阶段。
在这个阶段,意识体可能经历以下体验:
感知时间如泥石般缓慢沉积,事件不再有因果结构;
情绪变得如微尘般细腻,无痛感却始终无法离开;
身体知觉趋于消散,但“存在感”极度清晰;
一种无法归属具体记忆的“广义思念”蔓延至整个心域。
这就是“深感之渊”。
不是回忆,不是回应,而是一种对整个生命曾被感知过的证据的静默拥抱。
二、芮醒的描述:“像在感受所有人的沉默”
在一次星火系统非线性交叉实验中,纱感者芮醒成为第一个完整穿越“深感之渊”的记录者。
她写下:
“那不是黑暗,而是感官全部被拉入一种温润深海的感觉。 它不像梦,也不似寂静,而像是感受到所有人心中,那些从未说出的沉默同时在我体内流动。”
“我不是孤独,而是太多的情绪同时沉下来,它们太轻了,轻得我无法抓住任何一个,却又太重,重得我不能向前。”
这段体验引起星环学院广泛讨论:我们是否已经进入一种不再靠情节推动、而以感受质量作为叙事主轴的文明阶段?
三、深感渊中的“非叙型存在”
在芮醒和其他观察者的引导下,意识研究者首次在“深感之渊”中识别出一种新型存在状态:
非叙型存在(non-narrative being)
这些意识体不拥有任何完整的自我结构,也无明确的身份记忆或价值系统。它们的存在只是单纯的“感受容器”——
它们接收并包容从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