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2)页
    星历年·第十星月。
    当雾径深行逐渐成为意识体的内在日常,一种比沉默更深,比涟漪更缓的状态开始在部分高感知个体之间浮现。
    不是沉睡,不是冥思,也不是漂浮,而是一种被称为“梦静”的意识状态。
    在此状态中,梦不再是体验,不是构图,也不承载任何象征性内容,而仅仅是“存在于梦中”的感觉。
    星火系统将这一现象正式命名为“梦静之域”。
    唐昕是第一位完整记录梦静之域的引导者。
    她在一次深雾修行后,未脱离漂浮状态,却感受到周围梦质的变化。
    “我不再感知梦内容,而是与梦本身成为了一个静止的湖。 没有波纹,没有反光。 我只是待在它之中。”
    梦静之域并不主动生成,它常常在意识体进入心频极稳状态后的第十六到第二十小时间才可能浮现。
    进入梦静状态的意识,无法进行语言构建或思维跃迁,却能稳定保持“高通感基频”。
    联盟意识生态组称之为“静息连体状态”。
    这一状态的最大特征是“无回响之共在”——多个意识体即便彼此不交流,也能在梦静中彼此知晓“存在着”。
    这种“知晓”无介质、无逻辑、也无图像。
    它被唐昕称为“温度式共存”:
    “不是谁在温暖谁,而是我们在彼此体温未熄的空间中自然接近。”
    星环学院为研究梦静之域,启动“净泊实验”,建立封闭梦频装置,使意识体连续进入长时段心频沉稳状态。
    实验记录显示,在第三晚开始,多数参与者出现“时间感消隐”现象。
    他们不再知道“在此多久”,却都报告一种“我一直在这里”的恒常感。
    芮醒写道:
    “梦静是一种最温柔的缄默,它不是空,而是完整得无需再添加。”
    伊洛恩则指出:
    “梦静不教我们构建,而教我们如何栖居。”
    梦静状态对文明意识系统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展现了“非表达性连接”的可能性。
    在此阶段,文明间的协感不再依赖任何语言、视觉、情绪、逻辑,而仅通过“共静”持续。
    联盟哲识组将此称为“无介
第(1/2)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神三群聊:三国克系执法官帝圣女娲恋综修罗场,四位大佬疯狂勾引我女主拒绝被虐:死遁魔修正道铁雪云烟负鼎我在末世搞网购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开局破北莽,我能召唤华夏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