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突然眼睛一亮:"我在哈尔滨读书时,认识一位苏联农业专家。也许他能提供一些建议?"
柳青猛地站起身,差点打翻茶杯:"你有他的联系方式?"
"科瓦廖夫教授,现在应该还在东北农学院。"林小雨翻出笔记本,"我可以写信问问。"
"不,直接打电话!"柳青激动地说,"用村里的公款支付话费。如果能得到专业指导,我们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当天下午,柳青召集了赵二狗、王寡妇等核心社员,在砖窑旁的工棚里开了个小会。
他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包括从林小雨那里了解到的苏联温室技术细节。
"种反季节蔬菜?"王寡妇搓着粗糙的手掌,眼中既有怀疑又有期待,"要是真能成,过年时卖鲜菜,价钱能翻好几番哩!"
赵二狗挠着头:"可咱们一没技术二没材料"
"技术可以学,材料可以想办法。"
柳青展开自己画的草图,"我想先用竹竿和塑料薄膜搭个小棚试验。关键是控温——白天靠阳光,晚上用电热丝辅助加热。"
老周不知何时也加入了讨论:"电热丝好解决,县农机厂淘汰的温控设备改造一下就能用。"
正当讨论热烈时,工棚的门突然被推开。
柳斌倚在门框上,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哟,又在谋划什么"逆天"的事呢?"
棚内顿时安静下来。柳青平静地迎上他的目光:"我们在讨论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为村里创造更多收益。"
"大冬天种菜?"柳斌嗤笑一声,"老祖宗几千年都没干成的事,你们几个就能行?"
他故意提高声音,"别到时候把村里的电费都搭进去,菜没种出来,倒让全村人跟着受冻!"
王寡妇腾地站起来:"柳斌!你——"
柳青抬手制止了她,转而问柳斌:"那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村里现在有了电力,总得想办法发挥它的价值。"
柳斌显然没料到这个反问,一时语塞。
他哼了一声:"反正我会盯着你们的,别想拿集体的钱打水漂!"说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