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赵云小心翼翼地拆开那精致的锦囊,轻轻展开里面的帛布,目光专注而急切地观瞧起来。
只见帛布之上,字迹龙飞凤舞、力透纸背,仿佛能感受到写信人的豪迈之情。
上面写道:“子龙贤弟,见信如晤!贤弟大名,愚兄久仰多时,如雷贯耳!然因公务缠身,一直未能得空与贤弟相见一面,实乃人生一大憾事!
如今局势紧张,愚兄有一言,望贤弟深思熟虑而后决断。
常山之地,位于冀州与幽州交界之处,北方有公孙瓒虎视眈眈,东边又时常遭受黑山军的侵扰和劫掠。这战火硝烟,随时都可能被点燃,一触即发!
贤弟身怀绝技,胯下良驹,掌中长枪,纵横天下,罕逢敌手,自然不会惧怕这些乱兵贼寇。然而,贤弟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又当如何自保呢?
愚兄恳请贤弟心怀故乡父老,放眼天下苍生。速来邺城与愚兄会合,挽大厦之将倾,扶狂澜于既倒。还百姓一个太平世界。
至于贤弟家中的父老亲人,尽可放心托付给袁方兄弟,他定会妥善安排,安然无恙地将他们护送至邺城。
愚兄在邺城日夜期盼,只愿早日与贤弟相聚,共商大计!”
士为知己者死!这句千古名言犹如一道闪电划过赵子龙那坚毅的脸庞,他那双原本因忧愁而略显黯淡的眼眸,此刻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位忠肝义胆的豪杰,又怎能不为这封情真意切、饱含深情厚谊的信件所触动呢?
只见赵子龙深吸一口气,迅速地整理好自己纷乱的心绪,转身走向袁方,与其开始详细地谋划接下来的行动步骤。
两人围坐在桌前,时而低语商议,时而蹙眉沉思,气氛紧张而严肃。
经过一番周密的策划之后,赵子龙起身向内屋走去。
在内屋里,赵子龙的父兄急忙迎上前去,眼中满是关切之情。赵子龙面色凝重地看着父兄,缓缓开口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自己即将前往邺城的决定一一告知。
父兄们听完后,虽然心中担忧,但也深知子龙为人,知道他一旦下定决心就绝不会轻易更改。最终,他们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