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友年轻时不顾家庭反对,执意要嫁给一个穷书生,以至于家族反目,好在后来他们生了一个风度翩翩的儿子。
老太君一见这位故人之子便觉眼熟,仔细一瞧,原来这位有故人之姿的年轻人果然是故人之子。
“你母亲也是一位奇女子,当初不顾一切都要跟着你的父亲,我们也多年未见,再听到她的消息时,便是她驾鹤西去了。”老太君有些悲切。
这位故人之子名叫李源泰,十五、六岁的模样,虽着粗布麻衣,但仪表堂堂,老太君看得连连点头,表示很欣赏这位年轻人。
“母亲生前常提起老夫人,只恨世事无常,她老人家再也见不到老夫人了。”说着话,李源泰的眼圈开始红了。
老太君见李源泰如此风度翩翩,知礼识趣,心里便有了一些计较,府里有这么多未嫁的女子,若能和他结缘,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老太君见过李源泰的文章,可以说是无比锦绣。
李源泰游历时写了一首《咏瞻园》,老太君私底下以为是一篇佳作。
瞻园翠影映花泉,王气金陵岁月绵。
湖石嶙峋言旧事,廊桥婉转忆流年。
将军勋业尘烟里,墨客华章翰墨边。
信步江南诗意地,心随古韵共悠然 。
老太君还拿着诗去问安和如何,安和脸色一红,说道,“是位才子。”
老太君知道安和的眼光不错,便对李源泰说道,“我有个不情之请,明年就是春闱,若世侄不嫌弃,就去文府暂住,府里有一位书生正好也要参加明年的春闱,你们两还可以做个伴。”
老太君之所以说这番话,一是有旧友之情,二是怜惜李源泰的才华。
不过看到李源泰那般自尊自重的态度,老太君心里又没有了底气。
李源泰虽说家境普通,但是颇有几分读书人的傲气,老太君很怕他误会自己。
见李源泰没有立刻回应,老太君立刻说道,“世侄千万别多心,老身是一片好意。”
李源泰见老太君如此说,立刻回道,“老夫人,侄儿并未多想,请老夫人放心。”
老太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