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bp机下线的同时,实验室里也打造出了国产第一台“盘古一号”电脑的成品,而且微处理器也是采用的新进化出来的“龙芯二代”,运行效率已经相当于后世的486级别。
而intel公司的486电脑发布于1989年,从这个意义上说,从“盘古一号”电脑开始,咱家已经开始领先世界八年的时间。
不光如此,“盘古一号”中运行的操作系统也是在开源的linux内核上研发出来的可视化图像操作系统,苏豫起名为“开天系统”。
为什么这么快?
别忘了还有“小苏同学”这个帮手,人工智能写一套这种代码,还不是妥妥地事情,主要是适配当下这种老掉牙的硬件系统,花了不少功夫。
不要看它还是一台486电脑,但在这个年代,它能干的事情就多了去了,对于科技进步的推动力量可以说是核弹级别的。
此后的两个月时间,几千台的“盘古一号”电脑,从山洞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被运往“112总部办公室”罗列出来的所有重点机构、重点工程,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运算能力。
“盘古一号”并没有大量生产,苏豫的主导思想是让大家先用着再说,“盘古二号”已经在优化之中。
在苏豫看来,起码得迭代进化到“奔腾三代到五代”这个级别的电脑,基本上能满足流畅的进行网络操作的电脑后再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推广。
北望大学的集成电路研究中心被改造成了培训中心,全国各地接收到“盘古一号”电脑的单位,都派出了骨干前来学习软硬件的使用。
好在这个事情不需要林起墨参与,实验室任何一个研究员拉过去就行。
而几个月时间下来,实验室团队也扩展到了五十个人,能分出好几个组,各有侧重的开展工作。
段成君的主要工作,就是审核每一个实验室成员的背景资料,没办法,这个实验室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