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4)页
   众人腹诽:就你会表态,增产百分之三十啊!可不是个小数目,就田里那些作物的产量,你难道没有点逼数吗?
    张同富是公社派下来的大队长,活没干多少,拍马屁一流,大家伙儿都不怎么待见他。
    至于他自己,也觉得是来打酱油的,赵玉贵作为大队书记在元宝大队的威望没得说,有他没他这个大队长无所谓,他也乐得当个甩手大队长。
    一队长连建军四十岁不到,是个炮筒子,能干活,但脾气也大。
    “百分之三十,是特么人定的吗?元宝村名字好听,可这地里可真没啥元宝,照正常年景,能把去年欠收的亏空补上,就算不错了,增产百分之三十,不可能。”
    赵玉贵用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建军,少说牢骚话!玉定,你说!”
    二队长赵玉定是赵玉贵的叔伯兄弟,赵家在元宝村是大家族,听赵玉贵叫他,便抬头说道。
    “这些年的粮食产量都是当差不差的,最好的年景也赶不上去年给下得任务,今年再增产百分之三十,这是又要大越进、搞浮夸风吗?”
    三队长沈云川是退伍回乡的,年纪最轻,刚刚三十出头,反倒是三个小队长中最沉稳的一个,苏豫他们知青也是被编入了三小队。
    他接过话头,“水稻、小麦、玉米都吃肥力,如果今年还是全部种这些的话,我觉得也够呛,是不是今年可以换些别的杂粮试试,也不知道今年乡里收购杂粮是按什么比例折算的?”
    赵玉贵赞赏的看了沈云川一眼,点头道,“云川这个建议就很好嘛,咱在一块商议,就是让大家想想办法,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呢!公社也考虑到了这个情况,开会的时候说了,今年的杂粮按三折算。”
    大队会计赵大中挑了挑眉毛,“往年都是两折算,今年按三折算,好好规划一下,倒也是个办法。”
    所谓杂粮或者粗粮指的是红薯、土豆这些,它们的亩产量能达到3000斤,而后世因为化肥的应用,亩产能达到5000斤,优质的品种甚至可以达到8000斤以上。
    那些亩产达到2000斤的稻、麦、玉米,都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在各种农业科技的加持下才达到的产量,放在七十年代,亩产几百斤是正常的,亩产千斤就是高产了。
 
第(2/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官途:从偶遇美女县长开始女穿男,七个扶弟魔姐姐不许再扶了我有一卷度人经综影视:女配她迷人又危险七零闺蜜嫁糙汉,绝嗣宋家一年抱仨神鬼复苏:自山海经开始降临人间换亲嫁给老皇帝,我却攀上太子爷二婚嫁律政大佬,前夫孤独终老了重生86,娇妻不用愁,我的空间啥都有妖邪请自重!本官只想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