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墟中的邺城已初步恢复生机,一座崭新的城楼矗立其上。正午时分,钟声在城楼中悠扬回荡,撞钟者边工作边擦拭汗水。
随着钟声响起,民夫们的休息时间结束,新一轮的建设随之展开。整个邺城在钟鸣下振聋发聩,似乎传递着筑城的紧迫感,任何懈怠都不允许存在。
曹植带着阮籍、陈琳漫步在这如火如荼的工地中。他随意问道:“今日午间吃什么?”
“每位民夫有两张饼和一些蔬菜。”陈琳答道。
这样的饭食并不差,但曹植的目光扫过那满是劳损的民工面容后不禁疑惑:“没有肉类补充,他们有力气干活么?”
“前方战事吃紧,有限的食物优先供给前线。”陈琳感叹道,“征发这些徭役也不容易……尤其是民众对‘征发令’颇多不满。”
汉制规定男子二十岁开始服徭役直至五十六岁可免役。然而到魏朝,年届九旬方可获豁免,“需要侍奉老人的家庭一人可免税”成为新法。
不仅如此,民夫还需要自筹路上费用及膳食。为了提高劳动积极性,虽然设置了奖赏制度,但在看到眼前瘦骨嶙峋的劳工们后:
“唉……”曹植被深深地触动了,“父亲总是更关注宗室、贵族和士兵的利益……对普通百姓却漠不关心,这种更加严厉的役制正好印证了这点。”
就在此时,一个民工抓住了一只从人群中穿过的狐狸,并欢呼将有荤腥。曹植苦笑回应。
一旁的陈琳则敏锐地意识到不同寻常:“不对劲啊,在这么多的人面前,野狐不应出现……难道是被发现了巢穴?”
这让阮籍联想到了李逸近期的行为:私下征召一批民夫,并非参与筑城而是挖壕沟——这些壕沟甚至不是在城外墙外……
“难道是在挖地道连通邺城?”阮籍警觉起来。
吴良也意识到了其中蹊跷:“若是挖掘地道必然是要杀头的大事!到底谁指使他的?这个李先生的确有问题……”
吴良曾为曹植出谋划策多次。记得当年曹操征战乌桓时,兄弟俩前去送别,吴良悄悄教唆曹植入场哭泣表达不舍。这一举动打动了许多人,也让曹植在与哥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