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谈判无果,再考虑用兵也不迟。这样既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又能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他的声音平和而沉稳,试图说服杨溥和杨荣。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十分激烈。
殿中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朱允熥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也在思考着。
他知道,这场争论关乎着大明的未来和命运,必须做出一个明智的决策。
过了一会儿,朱允熥抬手示意大臣们安静下来,他说道:“诸位爱卿,你们的意见我都听明白了。”
“杨溥和杨荣爱卿主张主动出击,杨士奇爱卿主张先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各有各的道理。”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但我认为,我们不能一味地妥协和退让。奥斯曼帝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若我们不采取强硬措施,他们只会得寸进尺。”
“因此,我的决定不变,等帖木儿地区稳定以后,便对奥斯曼帝国用兵。” 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不容置疑。
杨士奇还想再劝,朱允熥摆了摆手,说道:“杨爱卿,我知道你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着想。”
“但有时候,战争也是维护和平的一种手段。”
“我们要让奥斯曼帝国知道,我大明的尊严不容侵犯,任何企图侵犯我大明利益的国家,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杨士奇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陛下圣明,臣遵旨。”
朱允熥点了点头,说道:“好。接下来,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帖木儿地区的治理,确保该地区的稳定。”
“另一方面,要秘密调集军队,做好战争的准备。同时,也要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和中立。”
“杨溥,你负责军事方面的准备工作;杨荣,你负责外交方面的事务;杨士奇,你协助我处理政务,确保国内的稳定。”
大臣们纷纷领命,表示会按照朱允熥的指示行事。
一场关于是否对奥斯曼帝国用兵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但大明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