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王的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他愤怒地说道:“求和?亏你想得出来!我们印度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怎么能向别人低头?这是对我们国家尊严的侮辱!”
“我们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不能让其他国家小看了我们。”
那位提议求和的大臣吓得脸色煞白,他连忙跪下,身体不停地颤抖着,说道:“陛下息怒,臣只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着想。”
“如今我们的军队在战场上处于劣势,百姓们也饱受战争之苦。如果继续打下去,只会让更多的人受苦,国家也会陷入更深的危机。”
“我们可以在求和的条件中争取一些对我们有利的条款,比如保留我们的部分领土和主权。”
国王冷哼一声,说道:“你这是懦弱的表现!我们印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求和投降的先例。我们要让大明知道,我们印度帝国是不可战胜的!”
“我们的军队虽然在这次战斗中失利了,但我们还有很多的潜力可以挖掘,我们可以重新组织军队,制定新的战略,一定能够打败大明军队。”
这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缓缓说道:“陛下,臣理解您的心情,也明白求和可能会让我们的尊严受损。但如今的局势确实不容乐观。”
“大明军队已经占领了我们的重要地区,我们的军队士气低落,百姓们也人心惶惶。如果我们一味地坚持战斗,可能会让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求和并不意味着投降,我们可以在谈判中争取一些有利的条件,为国家争取一些喘息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国内的团结,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等待时机成熟。”
“再与大明军队一决高下。”
国王听了老臣的话,陷入了沉思。他心中明白,老臣说得有道理,但他的自尊心却让他难以接受求和这个提议。
他在王座上不停地踱步,脚步沉重而急促,眼神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的内心在做着激烈的斗争,一方面是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安危,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荣誉。
一位年轻的将领不耐烦地说道:“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