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上一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突然,陈燕儿从人群中站了出来。这个平日里最为活泼的少年,此刻却异常严肃:“我愿意留下!”他的声音清亮坚定。
仿佛一块石头激起了千层浪,紧接着又有十几人站了起来。他们或是拍着胸脯保证忠心,或是高声呼喊表决心。
剩下的人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为难之色。有人低头摆弄衣角,有人不安地搓着手,还有人目光游移,似乎在等待什么。
铁三和孙三见状,立刻开始在人群中穿梭,劝说身边的伙伴。他们时而拍肩膀,时而低声耳语,时而大声疾呼。渐渐地,又有更多人站了起来。
“营主对我们恩重如山,这时候怎能离开?”
“是啊,外面那么乱,还是跟着营主有保障。”
“我家里人也说了,让我好好跟着营主。”
议论声此起彼伏,最后只剩下三个人还坐在地上。他们低着头,像是要把自己埋进地里。
卫忠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他走到那三人面前,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肩膀:“人各有志,我不强求。临别前一起吃顿饭,以后若有机会再相见。”
那三人红着脸,支支吾吾地道了谢,始终不敢抬头与卫忠对视。
“好!”卫忠环视一圈,“既然决定留下,就要遵守军纪。回去统计各什伍的人数,交给张远。”
“诺!”众人齐声应道,声音洪亮,在夜空中回荡。
散会后,张远留下来收拾场地。他看着远处的火把,若有所思:“营主,您说他们真的是心甘情愿留下的吗?”
卫忠望着星空,轻声道:“人心难测。但只要给他们机会,总会有愿意留下的。”
当晚,张远就将统计结果送到卫忠手中。这一百多号人里,只有二十余人坚持要走。卫忠暗自点头,这个结果还算满意。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卫忠来到宗辉和卫昭的住处。院子里,宗辉正在教几个少年读书,卫昭则在一旁整理竹简。
“战事将息,你们也该考虑去处了。”卫忠开门见山地说道。
宗辉放下手中的书简,眉头微皱:“能回金陵吗?”
“暂时不宜。”卫忠摇头,“西兵邺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