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疲惫,却掩不住眼中的兴奋之色。一见到卫忠,便快步走上前来,主动解释道:“去见了几个故友的子弟,都在军中任职,打听了些玉河以南的情况。”
卫忠正在校场边整理兵器,闻言抬起头来,目光如炬:“如何?”
“山族人撤了。”韦昂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听说是回去找慕容辉要军饷去了。这些异族人向来唯利是图,没了好处自然不愿再打。”
“这消息可靠吗?”卫忠放下手中的长剑,眉头微皱。
韦昂摊了摊手,“撤退是真的,亲眼所见。至于原因”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谁知道呢?”
卫忠踱步到校场边缘,望着远处连绵的城墙,轻声道:“看来这场战事是真要结束了。”
晚风吹过,带来几分凉意。校场上的旗帜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即将画上句点。
卫忠的心情却难以平静。从理性角度看,投降确实是明智之举。但想到江北军队是因为缺粮而败,总觉得有些遗憾。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士,如今却要低头认输,不免令人唏嘘。
一阵沉默后,他又暗自思忖:大伙兵还在,也不是毫无底线地妥协。把人逼到绝路上,带着弟兄们杀出去,谁输谁赢还未可知。
长安门外那一战的场景又浮现在脑海中。幽州兵被追着砍了十几里,想必已经记住教训了——正面对决,他们不是金陵天师的对手。
“战事当然要结束。”韦昂走到卫忠身边,压低声音道,“不然太尉大人怎么秉政?”
卫忠眉头一挑,目光锐利地看向韦昂:“太尉这次手笔不小啊。”这确实不像平日里那个谨小慎微的慕容翔。
韦昂左右张望了一下,确保四下无人,这才凑近道:“实不相瞒,我这次南下,是去接人的。”
“接谁?”
“北陵王的信使。”
卫忠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作为下属,韦昂没有义务事事告知。能说到这个份上,已经说明他越来越被慕容翔信任了。
“太尉正在和邺府谈判后事。”韦昂继续说道,声音愈发低沉,“作为金陵朝廷和中军推举的主事人,他自然要做些准备。”
“都督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