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应聘者的履历,简直堪称豪华阵容。
第一位是店铺经理的候选人,名叫黄鸳。三十出头的年纪,履历上赫然写着国外名校毕业,曾任职于国内某知名上市公司的分公司销售经理。
陈伟盯着那行“年薪百万,另有提成及年底分红”的字样,不禁皱了皱眉。
这样的人才,随便去哪个大型企业都能轻松拿到高薪,怎么会愿意屈就于他这家小小的古董店?
他放下筷子,重新审视这份简历,确认自己没有看错。黄鸳的资历确实远超他的预期,甚至让他产生了一丝不真实感——这样的人物,来自己这里是不是太屈才了?
第二位是应聘会计岗位的孙尤。如果说黄鸳的履历已经让陈伟惊讶,那孙尤的背景简直可以用“震撼”来形容。他曾是国内某互联网大厂的资深财务,后来辞职创办了自己的会计事务所。按理说,这样的专业人士要么继续经营事务所,要么被其他大企业高薪挖走,可他却主动投来了简历,愿意在一家刚起步的古董店里做一名普通会计。陈伟揉了揉太阳穴,心里嘀咕:“我这小店何德何能,居然能吸引这种级别的人才?”
更让他意外的是程老推荐来的两名学生。两人都是历史系的研究生,专业功底扎实,甚至参与过几次考古实践。按照常理,这样的学历背景,去博物馆、考古所或者高校才是正道,可他们却甘愿来店里做最基础的店员工作。陈伟忍不住苦笑,心想:“我这店怕是装不下这几尊大佛啊……”
带着满腹疑惑,陈伟联系了这几位应聘者。当他试探性地询问他们对薪资的期望时,几人的回答出奇地一致:“您看着给就行。”这种态度让陈伟更加摸不着头脑。
最终,他决定按照同行业岗位的两倍底薪标准支付,并额外设置销售提成,每卖出一件古董,经手人可提取2的佣金。
出乎意料的是,几人爽快地答应了,甚至表现得颇为满意。
双方很快敲定了上班时间和试用期条款。陈伟特意强调:“试用期一个月,如果各位觉得这里不适合发展,随时可以离开。”为了规范流程,他还联系了熟悉的闫律师,拟定了电子版试用合同,线上签约完成。一切安排妥当后,陈伟长舒一口气——他的古董店,终于要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