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了荷兰是十七世纪欧洲最强的军事强国之一,但是郑成功在装备精良的荷兰近代化武装之前,仍然取得巨大的胜利,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中国军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郑成功发动攻台的时机相当好,一方面是由于清顺治帝去世,清军不能大举南下,这便减少了后顾之忧,再则郑军冒着暴风惊涛海上行军,出其不意顺利登陆,而且选择了涨大潮的时间,使得舰队得以顺利通过狭窄的水道,这些显示郑成功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地利,是郑军登陆后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将荷兰军队困在两座城堡之内,形成了战略的主动性,而荷兰的援军则必须从遥远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北上支援。人和,是郑成功的攻台之战得到台湾人民之支持,且在军队数量上有压倒性的优势,而荷兰内部矛盾重重,更削弱其战力斗。
其次是郑成功能够知己知彼,与后世的鸦片战争相比,晚清的中国军队对西方人的了解程度,还比不上一百八十年前的郑成功,在征台战争开始时,郑成功对荷兰人在武器上的优势是有清晰的认识的,郑军的武器装备虽然逊色于荷兰人,但并非落后许多,在郑军中,也有拥有欧洲人制造的大型火炮,在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等诸方面因素,对这场战争的胜利,郑成功是有胜算的。
再次,郑军在海上战术中表现出卓越的一面,在某种程度上,郑成功也得益于其父郑芝龙在料罗湾海战中击败荷兰人所取得的经验,在火炮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郑成功采取以火船逼近的战术,以火攻这种古老却有效的战术取得非常优异的战果。而在对付巴达维亚援军舰队时,郑成功充分利用风向、潮流变化,在不利于己方的情况下,隐蔽耐心等待战机的出现,当风向、潮流不利于荷兰船只时,则果敢投入进攻,抓住荷兰舰只搁浅的有利机会,一举击沉其主力舰,在海军战术应用上可以说炉火纯青。
其四,郑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