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虽然在进攻厦门一役中伤亡惨重,但是对郑军的威胁仍然非常大,严防清军再度进犯,对郑成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郑成功仍然以他一惯的强人作风,写了一封信给清军安南将军达素与福建总督李率泰,约他们再打一战,以决胜负,并且还附上巾帼,称如果达素与李率泰不敢再战,则可收下巾帼。达素与李率泰也不与郑成功较真,收下了巾帼,并写了一封回信交给来使。
达率与李率泰都意识到,想要渡海作战,彻底击败郑成功,并非短期内可以奏效。李率泰认为,对郑军必须采取封锁围围的战略,具体的措施,是将与厦门岛临近的同安排头、海澄方田八十八堡及海澄边境等地的居民全部迁移往内地。
李率泰的战略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同,并将其作为不战而胜的一个基本方针。清军所采取的坚壁清野的战略,给郑成功制造了不少麻烦。为了打破清军的封锁政策,从七月到十二月,郑成功派遣军队,北至兴化、福清,南至潮阳,略地取粮,但是此时全国的局势已经对郑成功十分不利了。
这一年的四月,吴三桂和清廷奏称\"滇土虽收,滇局未结”,请求进兵缅甸,对永历帝、李定国发动最后的攻势。八月,清政府任命爱星阿为定西将军,会同吴三桂进攻李定国。西南局势已经明朗化,永历帝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这么一来,清军将有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东南战局,郑成功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郑成功凭借海军的强大力量,仍然控制闽粤一些沿海地区与岛屿,但是清军的封锁政策遏制了郑军势力的扩张,而厦门基地虽然有海峡与大陆相隔,却并非无懈可击,狭窄的海峡使厦门一直处于清军水师的攻击范围,而在施郎、黄梧等郑军叛将的训练之下,清军水师的战斗力也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厦门岛面积太小,资源缺乏,难以提供十余万军队的粮食,郑军想要度过难关,必须寻找一个更可靠的基地,一个可以远避清军攻击、提供军队粮食、面积足够大、而且可能保障将士家属安全的新基地。
郑成功在苦思冥想之后,他作出一个伟大的决定:进军台湾。这个决定,不仅是郑氏集团摆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