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芙蓉镇大瀑布下的入口,有一个石岩洞,这是早期土人居住的遗址。这个石岩洞很久以前能够容纳千人,后经千百年的水涨水落,被大量淤泥积压成现今之样。
据当地的王姓谱书记载,很久以前,有一批人为避秦朝战乱,一路沿沅江涉水而上,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个石洞歇息,见洞内有一些长发赤脚,披兽发,发声如鸟兽语的人。
这些人就是早期居住在芙蓉镇的土家先民。这拔人见这些土家先民勤劳善良,极易相处,便同他们久居下来,繁衍生息,一起经营了这个地方。为了方便当时原始的生活和生产,便合力开凿了一条古栈道。
4
历史人文
土家民俗
毛古斯舞
“毛古斯”是土家语,意为浑身长毛的打猎人。毛古斯舞是以土家族的历史、渔猎、婚姻等为内容,融歌剧、舞剧、话剧于一体,表演形式极其古老的一种原始祭神戏剧舞蹈,主要分布流传在地处武陵山区的湘鄂渝黔边土家族聚居地,重点分布在湘西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县。毛古斯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经典,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9月28日,首届“中国湘西芙蓉镇·土家族毛古斯文化节”在芙蓉广场举行。
110名土家族儿女身披稻草扎成的草衣,赤着双脚,面部用稻草扎成的帽子遮住,头上用稻草和棕树叶拧成冲天而竖的五根草辫,在舞台上欢快舞动,把飞溅着原始古朴音符的毛古斯舞蹈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是这批演员表演的《土家毛古斯——欢庆》节目代表湖南省参加在2008年8月8日18时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尽管只有短短的2分30秒,但却让全球数十亿观众领略到了远古蛮荒时代土家族的原始艺术之美。
毛古斯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土家族聚居地方森林莽莽,荆棘遍野,土家先民或上山打猎,或下河捕鱼,后来学会了耕作,才从渔猎生活步入农耕时代。
最先有一位土家青年独自下山去学习农耕技能,学成之后急于赶回山寨传授,全身衣服被山林中的荆棘撕扯成碎片,等他回到山寨时,正逢土家过年,跳摆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