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罐车门口听着隆隆的车轮声,摸了摸兜里还是离家时娘给他塞的两块钱,心想,现在解放了,日子好过了,娘也不缺这点钱了,找个饭店看看他们的馒头簸箩里有多少馒头,先饱场眼福,再找个独自的餐桌一坐,用二两一个的十二个馒头打底儿,两个、两个往上加,看看到底能吃多少,才能让肚子美滋滋地舒服舒服。
他还打算,要是来不及回家,就想法给俊俊捎个信儿。告诉她,大杜不光活着,活得还挺光彩。说起和俊俊结缘是多么不容易,那小木河村的婚俗非常叫劲儿,女大十八,男大二十,如果不娶不嫁就视为要老在家里了,很难再娶再嫁。大杜一直到20岁要去朝鲜那年,爹娘可真舍得破费,可是,就连最贪礼的几个媒婆都没一个答应给他保媒说亲,爹娘苦求就是不应,都说他太能吃。此时,爹娘收养的俊俊年方十六,几个媒婆倒是三番五次登门,都被拒绝了,慧眼的媒婆和左邻右舍看出了杜家老两口的心里秘密,大杜说不上媳妇就不说了,俊俊是他们从村头孩儿树下抱养的逃荒人家的弃婴,老两口要自养自用,要把俊俊许给大杜做媳妇了。其实,真不用许,天长日久,俊俊看出了大杜的好人品,俩人一起参加村里的识字班,常依偎一起你教我,我教你,妹妹也透露了要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