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我大明疆域广袤,富有四海,何须这些番邦小国的承认和臣服?"曹爽的声音依旧随和,但炯炯有神的眸子却是不由自主看向了远处街道尽头,耳畔旁传来了若有若无的争吵声。
"额"
许是没有料到曹爽竟会如此回应,管家老刘的神情顿时一滞,本想"引经据典"来反驳曹爽,却又愕然发现似乎无从反驳。
曹爽的这个观点听上去有些荒诞,但细想之下,好像又无懈可击。
以大明的国力,何须得到那些番邦小国的承认;这些番邦小国,有什么资格评价大明?
"可是公子,番邦使臣来朝,终究是一桩幸事,以证明我大明远胜前元。"管家老刘蹑手蹑脚的跟在曹爽身后,总算是寻出了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理由。
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的的帝王无不将开疆扩土,番邦来觐,视为毕生最大的追求,怎么到了曹爽嘴里,似是对这些行径有些嗤之以鼻呐。
"且算你算的有些道理,但这些番邦使臣慕名而来,只需轻飘飘的递上一封国书,喊上几句大明万岁的口号,便可从我朝得到大量的赏赐。"
"久而久之,自然便有些投机取巧之人,打起了这朝贡觐见的主意"像是被耳畔旁的"争吵声"所吸引,曹爽不自觉的加快了脚步,神情显得颇为怪异。
远处传来的声音,他越听越觉得熟悉。
"公子,您的意思是?"
"有人冒充这番邦使臣,前来京师骗取赏赐?"
老刘的脑子还算好使,略作思考之后便听懂了曹爽的言外之意,一张老脸上满是惊愕之色,声音都随之颤抖起来。
娘希匹,还能这样?
难怪朝廷不准番邦使臣随意前来觐见,对于明确效忠臣服大明的"藩属国"也专门规定了朝贡的频率,原来其中还隐藏着这样一层深意。
"当然了,就比如咱们眼前的这位"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之后,脚步急促的曹爽已是越过熙熙攘攘的坊市,行至街道尽头一处署衙面前。
因为是署衙所在,街道上显得冷清许多,但仍有不少好事的百姓远远躲在一旁,对着正在署衙门前"争吵"的几人指指点点。
而这争吵的声音,则是令曹爽的眼神瞬间冰冷,不由自主的紧握双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