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如何建立可规范操作的企业制度。
周末,他去了趟省城。
竹竿看见他来了,高兴的手舞足蹈,随着服装的利润越来越薄,方强也没发话让他回安州。他在省城都闲出鸟来了,没事干脆帮罗阳打理玻璃生意。
罗阳在鼓楼租的店面不大,只有四十来个平方,却是摆满各种玻璃仪器,基本是个大杂烩的铺子。
杨一木问,“我不是让你一心搞房产吗,怎么天天在这儿守着干嘛?”
不过杨一木已经没感觉了,自己的房子到底有多少,他现在也懒得去算了。反正现在从鼓楼到白下,从白下到玄武,从玄武到秦淮,从秦淮到建邺,三五千块钱一套,贵一些的也就六七千,他就让竹竿顺手买了。
竹竿看了看旁边新招的两个小姑娘,然后才低声道,“这里一天也有一两千的货款呢,罗阳出去跑着,我寻思着帮忙盯一盯,免得出了岔子。”
既然决定在京津开销售处,杨一木想了想,对竹竿道,“京津去不去?”
“哥,我去。”竹竿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事情做了,他不得不同意了,再等待下去,他跟周围人差距也会越来越大。而且既然安州服装生意也有人接手了,他呆在这里也没有意义。
“那你收拾一下,先去打前站吧,我晚点会过去。南京房子这块你不用负责了,准备好资料,我另找人交接吧。”杨一木觉察到了手里无人可用的尴尬。
竹竿这些人眼光还是差了许多,做什么生意也没有地产来的快啊!
他真的很缺人,许多事情他想去做,可是就是不知道交给谁。
因为不光补发了一部分工资,而且每个教师都分了红,大家都很高兴,都知道这里面杨一木出力最多,没他这事成不了。
吕爱平、赵爱国几人一商量,准备凑个份子,在治春摆了一桌请客。
杨一木是从未来来的,当然着眼在未来,他想为教育做点事情,可是他不会没事挂在嘴上——有些事情默默做就好了,每一个人都努力的改变自己,这个社会才会跟着一起改变。
赵爱国来请杨一木时,顺便把杨胜利也请了。
老头听说下馆子,乐呵呵跟着去了
杨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