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听到考核优异者会有丰厚奖励时,众人更是热血沸腾。
“陛下如此重视此次考核,还给予丰厚奖励,我们一定要拼尽全力。”
“说不定我也能像杨荣他们一样,得到陛下的赏识,为朝廷做出一番大事业。”
原本就紧张的备考氛围变得更加炽热。
学子和官员们废寝忘食地学习。
朱允熥坐在御书房中,听着赵谦带回的众人反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知道,这场考核将会选拔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为大明的繁荣昌盛注入新的活力。
……
在朱允熥抛出的重磅激励之下,那些参与考核的学子和官员们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个个都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拼搏姿态,整个备考场景热火朝天。
那些年轻的学子们将自己埋首于书斋之中,与外界隔绝。
他们桌上的油灯常常彻夜不熄,微弱的灯光在黑暗中摇曳,映照着他们专注的面庞。
一位来自偏远乡村的学子,家中条件简陋,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学习热情。
他用粗糙的双手翻阅着破旧的书籍,时而皱眉思索,时而奋笔疾书,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记录下来。
为了节省时间,他常常忘记吃饭,饿了就啃一口冷馒头,渴了就喝一口凉水。
各个学社成为了知识碰撞的战场。
学子们聚集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经史子集、时政要闻。
他们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争论声此起彼伏。
在一次关于如何治理地方水患的讨论中,一位学子提出了修建水利工程的方案,立刻遭到了另一位学子的反驳。
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从历史上的治水案例到当下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最终,他们在争论中互相学习,完善了自己的观点。
为了更好地适应考核的节奏和氛围,学子们自发组织了模拟考核。
他们模仿正式考核的流程,设置考官和考生,进行答题和辩论。
在模拟考核中,考生们紧张而又兴奋,尽力展现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考官们则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判,指出考生们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