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他突然抬头说道:
“对了,还有一件事也跟教育有关,而比较重要。”
“我们要办一份宣传实学兴邦的报纸,叫做永明学报,面向公众发售。”
“永明学报应该有三个版面,分为实学版面、时事版面、文娱版面。”
“实学版面刊登一些趣味性的实学知识,比如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微小之物的图画,”
“及永明学会某些实学研究项目的最新进展和成果等。”
“时事版面刊登新闻时事,比如明金之战的最新进展等等。”
“文娱版面刊登一些小说,戏曲演出信息等。”
说到这里,他扭头对李俊臣道,
“俊臣哥,这件事就交给永明学会去办,”
“建议你从学会里选一些人成立一家报社,专门负责永明学报的编辑和刊印。”
“呃……我问一下!”
李俊臣举手道,
“我是不是可以把这个报纸理解为一种邸报,只是流通范围更广,”
“内容也更丰富,更大众化,更具有娱乐性?”
邸报是中国最早的官方新闻传播形式,出现于唐代。
由地方驻京机构进奏院抄录朝廷政令、任免等情报,
通过驿站传送至地方官员,并非面向公众发售,仅限官僚体系内部流通。
宋代设立都进奏院统一编发邸报,内容仍以官方文书为主,但流通范围扩大至地方士绅。
南宋时期,民间出现非法发行的“小报”。
小报由进奏院官吏或书商私下编印,刊登朝廷动态甚至未经证实的消息,
如官员调动、边境战事等,通过有偿售卖在民间流传。
这是中国最早面向公众的商业化新闻形式,
但因常泄露机密,屡遭朝廷查禁,如宋孝宗就曾下诏毁版禁绝。
明代邸报延续宋代制度,但出现了抄报行、报房等民间机构,
负责抄录和传递邸报内容,受众包括富商、知识分子等。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报纸具有官方主导、受众有限、商业性薄弱的特点。
古代报纸内容受严格管控,以传递政令为主,缺乏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