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死,她们就会平安。”
彼时,半边身子缠满绷带的女子即便养伤亦不曾松懈事务片刻:“要真是败了,自有人送她们南下,你们出海便是。”
“海外经营良久,衣食无忧不是问题。”
见明兰不语,大娘子虽不知内里,便已生出心疼来。
她的如兰,一贯是报喜不报忧的。
这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让众人……信服啊。
“明丫头,你同我说说如兰这些年的事吧。”
“好。”
回到别院前,大娘子回首看向那风沙尚未平息的道路上,眼中满是心疼,又隐含骄傲。
她只盼,平安归来。
半年后,西夏重提岁币改制,辽国虎视眈眈,朝廷商议再三,最终由英国公亲率和谈队伍前往西夏。
一为和谈,二为震慑。
此次队伍中,盛长柏亦作为礼部官员选入其中。
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和谈,是西夏趁着大宋皇室内斗趁火打劫,但和谈队伍的众人都不曾想到迎接他们的竟是西夏的以礼相待。
纵使英国公这样的功勋老臣,也没见过西夏使臣这般和善的模样,这让他越发警惕。
谁料,一行人足足在这儿耗了大半个月,每每提及盟约时,这西夏人就顾左右而言他,逼急了就说要等他们西夏前往汴京的使臣回来再谈。
深夜,大宋官员驻扎驿站。
“西夏到底打的什么算盘!将我们诓来这儿,又派人去汴京,难道是想拿我们做人质不成!”一名光禄寺官员拍案而起,显然是怒极了。
旁边一礼部官员宽慰道:“两国邦交,不斩来使,何况此处离大宋边境不过百里之距;但西夏此举也实在让人生疑啊。”
是啊,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们,可就是不让他们走。
但真出了什么事,不过百里之遥,边境军队急行驰援也就是一两日的事。
满屋子人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将目光都投注在了英国公的身上。
英国公也没辜负众人期许:“从汴京到这儿,半月足矣。半月后还没有动静,便返回大宋。”
众官员纷纷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