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问,他的小孙子现在在哪里,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答案。
贺乔掏出几卷塑料袋,这是在菜场买的,3元一卷。
这玩意装雪好用,还不占地方。
齐朵高兴的接过,“我保证把这些塑料袋都装满雪。”
最令人惊喜的是于叔。
这位沉默寡言的中年人正在营地角落搭建简易炭窑。
他布满老茧的双手灵活地堆砌着泥块,动作娴熟。
“年轻时在老家烧过炭。”于叔注意到贺乔探究的目光,难得地多说了几句,“闷烧出来的炭又耐烧又没烟。”
贺乔立即召集人手帮忙。
很快,几个简易炭窑在营地边缘附近排开,青烟袅袅升起。
她在旁边记笔记学习,还和于叔一起控制火候。
当第一批木炭出炉时,漆黑的炭块在雪地上格外醒目。
随着时间推移,余震的震级越来越小。
余震的震感已经非常微弱,不再构成任何伤害。
但幸存者们紧绷的神经丝毫不敢放松——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已经抵近零度刻度线,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
夜幕降临后,没有人敢在火堆旁安睡。
所有人齐心协力,将十个木筏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
木筏相接处发出“吱呀”的摩擦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物资搬运工作持续到深夜。
肉眼所见的所有物资,全都被装上木排。
不仅仅是食物、衣服、收集的积雪等,连汽车零件、损毁的帐篷等一切等用到的东西,一个不落。
大件物资都被固定在竹排上。
贺乔站在木筏中央,借着月光清点物资。
她的目光扫过每一件被小心翼翼保存的物品:生锈的铁皮、磨钝的刀具、断裂的皮带、破损的外套、压扁的矿泉水瓶
这些在太平岁月会被随手丢弃的“垃圾”,如今都成了珍贵的生存资源。
战影带着狼群在木筏外围巡逻,它们的耳朵不时抖动,警惕地捕捉着夜色中的每一个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