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就是新君做太子时的老师,现在还时常教导新君,在先帝临终前就位列宰执。作为新君的人,自然要拥护新君和太后娘娘的意思。
在新君继位后,他又封为户部侍郎,进阶金紫光禄大夫,这是正二品的官。
按理说又升了官,又和官家亲近,这已经是得了天大的好处了,叫同僚们羡慕的眼红。
谁知他又得了赐号,“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可谓是名利双收,人生赢家。
就这么几句话的功夫,嵬名聿正就被请了下去,甚至因为国丧,连宴请都免了。
他来时想过很多种谈判场景,或威胁,或讲理,从没想过跟人家说不上话,事情已经脱离了他的把控,只怕这次又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脱身。
待西夏使臣下去后,朝中诸公又开始禀报手头上的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差不多把事情讲完,等着宣布退朝了,没想到珠帘之后的慈安太后又发话了,“昔日先帝在时,曾有意裁减后宫女眷。虽当年裁减了两百余人,但如今后苑之中,还有许多人正值婚嫁年龄。”
听到两百多人时,曹太后已经想起来说的是什么事了。微微侧头看向卫知意,这事她并未与之商议。
后宫女眷中被皇帝宠幸的,一种是正经有品级的嫔妃,还有一种是御侍宫女,为宫廷女官。
御侍宫女虽然挂着女官的名头,但皇帝有需要,还是要侍奉皇帝,和嫔妃之间的界限很是模糊。
例如国夫人、县君、郡君、红霞帔、御侍,都是没有品级的御侍宫女。
当年那位刘司饰十分受宠,年轻骄奢,获封彭城郡君,常伴君王侧。在犯下冒充奏折、祸乱宫闱这样的大罪后,先帝都没准备要她性命,还是当时为宸妃的慈安太后将其处置。
只是不知道卫妹妹此时提及此事,意欲何为?
下面的大臣们也微微低垂着头,九族在上,他们并不想听天家私事。
消息灵通的都装不知此事,低垂着头不愿露头。
消息不太灵通的,都能参加大朝会了,没有一个傻瓜笨蛋,看前面的大臣不做声,也默默不语。
“官家年纪尚幼,后廷中也没有那么多要被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