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入夏这段时间,胡林上县城去卖熟食时,路两边的地里都有人在忙活儿。
知青楼建好的时候夏季入伏,一些开荒出来的土地已经种上了粮食。
杨青快要十六岁了,就没去上学了。
他是县城学校最后一批十六岁的学生,今年学校也不再运行下去了,其余学生,也都不读书了,那些老师都下乡去了。
杨青不读书后,就要正式像大人一样下地干活儿,也没时间来教李爱花,和跟着胡林练武。
为这事儿,胡林跟杨青说了说,看能不能让他大哥给他分到民兵队去。
民兵队一部分是转业军人,一部分是略懂拳脚的农民。
杨青和家里人商量好了后,杨树就带着杨青去了民兵队。
民兵队对此,在见到杨青的身手后,也没二话了。
再说民兵队现在也缺人。
知情下乡插队,又在开荒,他们巡逻的地方变多,还巴不得有人来,这样也能减轻他们的压力。
就这样,杨青在杨树的“教导”下,略懂一些拳脚,和民兵队的人打得不相上下,因此,正式成了民兵队的一员。
每天的工作变成了巡逻,但时间上宽裕了许多。
练武的时间有了,也能在日常巡逻中,掐着点儿给李爱花上课。
这几年,李爱花也学得差不多了,今年过后,也能追上杨青的进度了。
盛夏,又来了好几批知情,都入住了知情楼,年龄有大有小。
一问,竟是学生占少数,城里的无业游民占多数,还有些是教师。
村里匆忙的给安排了培训,就让这些人都投入到开荒事业中去了。
直到秋收的时候,开荒的人这才全都回来,去地里抢收。
今年胡林去的是苞米地,全身武装的她,也避免不了被包米叶子上的毛绒弄得浑身发痒。
又汗如雨下,掰个苞米,简直是苦不堪言。
杨青进了民兵队,今年就不下地了,全去了村边界线巡逻了。
没和杨青一起,倒是和许明珠分到一块儿去了。
周弘乾自从去年在地里病发后,他就一直和周家老两口分到一起干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