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通万法通,虽然在香江学的是欧美系的直升飞机,但只要学会了,在空间里拿着操作手册再学苏系的就一点也不难了,反正在空间里又不可能摔机。
虽然拿到了直升机飞行执照,但何雨柱也没买一架明面上属于自己的直升飞机,或者带老婆孩子嘚瑟,主要是现在的直升飞机安全性没那么好,他不太信任。
闲来无事,在清明节后,他又以港商的身份跑去武夷山和杭城参观茶叶的制作,学习炒茶。
因为空间里的从武夷山母树上折枝扦插的茶树早就可以采摘了,在杭城和信阳地区买的老茶树更是郁郁葱葱,前几年都是让它们野蛮生长,现在应该开始自己炒茶了。
茶叶的炒制过程和手法在现代社会不再是什么机密,决定茶叶风味和品质的更多是茶树的品种、土壤、气候,所以要参观炒茶过程还是很容易的。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程序是:采摘、倒青、做青(反复几次)、炒青、揉捻、复炒、复揉、走水焙、扬簸、拣剔、复焙、归堆、筛分、拼配等。
关键工序在做青、焙火,老话说三年做青、十年焙火,就是苛求炒茶师傅对火候的把握。
在这个机器还没入场的时候,手艺好的大师傅还是很多的,何雨柱用空间感知把握火候,先把流程全部学会,以后再在空间里慢慢练。
在武夷山待了一个星期,自己上手几遍,记了一大本笔记,买了一整套工具,他又去了西湖。
龙井的工艺比武夷岩茶的要简单一点,只有鲜叶采摘、萎凋、杀青、回潮、辉锅、筛茶、退火。
信阳毛尖与西湖龙井同属绿茶,它的传统手工制法更简单,只有摊晾、生锅、熟锅、烘炕4步。
能否炒制出好茶,更看重采茶的质量和师傅的手艺,这就需要何雨柱自己慢慢练了,反正茶树品种没问题,如果土壤和气候影响大的话,以后慢慢人工搭建适宜的环境都行。
把3种茶叶的制法学会,时间都过去一个月了,这期间他用空间里采收的茶叶自己把每种茶都炒制了几斤。
大红袍和龙井都还需要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