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于飞不知道盐引为何物,可能很多现代人都不太明白何为盐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北宋徽宗时期,盐引制度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经历了蔡京主导的多次改革。
    这一制度不仅深刻影响了盐业专卖体系,也反映了北宋末期政治与经济的复杂互动。
    徽宗时期的盐引制度以蔡京推行的“换钞法”为核心。其运作特点包括:区域垄断与配额制,盐引按行政区域划分销售范围,商人需在指定区域购销,形成地域垄断。
    票据金融化,盐引具备有价证券属性,允许商人通过“贴纳”手段(补缴差价)延长票据有效期或变更销售区域。政府则通过调节盐引发行量控制盐价,直接推高终端盐价
    蔡京通过政策设计实现间接控制票据作废机制,强制旧盐引限期作废,迫使商人重新购买。旧引需补缴60差价方可换新。
    其子蔡攸、蔡翛等人把控两浙盐场,门生故吏占据盐务要职,形成利益输送链条。
    附加税截留,增设“盐税加耗”,每引加征2贯,其中三成流入蔡京控制的“应奉局”。
    盐引有效期缩短至1年(原为3年),迫使商人借贷周转,年息高达40-60。
    该制度虽使盐税收入从崇宁初年600万贯增至政和末年3000万贯,占财政总收入35,但代价惨重。盐价暴涨导致民间“淡食者众”,淮南路出现盐户暴动。
    盐商资本向官僚集团集中,开封十二大盐商中八家与蔡氏有联姻关系。盐引超发引发信用崩溃,盐引市价暴跌至面值三成,酿成金融动荡。
    蔡京通过制度设计将盐引体系变为私人敛财工具,其改革本质是官僚资本对国家专卖体系的寄生性控制。
    这种竭泽而渔的财政政策,也加速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崩溃,成为靖康之变的深层诱因之一。
    可以这样讲,对于于飞他们而言,仅有盐而没有盐引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盐引,他们才能够顺利将手中大量食盐与新旧盐引搭配起来一同售卖出去。
    此时于飞并不知晓蔡京是李清照表姐夫。倘若他对这层关系有所了解,那么他根本无需担忧无法获得盐引。只要他能讨得李清照欢心,让她出面去办理盐引一事,绝对不会存在办不成的情况。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奉军家产不稀罕,我25岁当元帅四合院,开局枪指易中海穿书炮灰变身天道宠儿明日方舟之我当代理博士人在星铁,但是寰宇蝗灾鸿蒙主宰猝死后,穿越异世我成为救世主?完蛋!在恋综岛被各大龙王包围了复仇弃女杀疯了,全家悔不当初闺蜜才是老公白月光,我选京圈太子当新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