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9)页
    1979年的夏夜,全国千家万户的黑白电视机前,《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则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
    “鹏城渔民村计划贷款一亿,建造两栋全国最高摩天大楼”——这简短的新闻,让握着蒲扇的大爷惊得打翻茶碗,让刚放下碗筷的工人一家面面相觑,也让机关单位的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京城胡同里,老人们围坐在槐树下摇头叹息:“一个渔村要盖比天安门城楼还高的楼?疯了!一亿?那得是多少拖拉机、多少麻袋的票子!”
    魔都弄堂里,纺织女工们边晾衣服边议论:“听说那边连电灯都没普及,拿什么还贷款?别到时候钱打水漂,连累国家!”
    而在羊城的早茶铺,茶客们用粤语激烈争论:“特区搞试验也不能这么大胆吧?这要是成了,往后咱们是不是都能住到云彩里?”
    各地的老百姓,对于这个劲爆新闻,都是感觉到不可思议。
    有反对的,有赞同的。
    而在专家那边,争论则更加激烈。
    经济学院的教授们连夜组织研讨会,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数据与公式。
    “按照  1979年的基建水平,一亿资金相当于全国铁路建设年度预算的十分之一!”
    老学者拍着桌子,“没有成熟的建筑技术,没有完善的金融体系,这不是建设,是赌博!”
    但也有年轻教师激昂反驳:“特区本就是探路者!如果成功,不仅能拉动深圳经济,更能为全国城市化提供范本!”
    争论声中,有人默默翻出世界建筑史,试图从纽约帝国大厦的崛起寻找先例。
    建筑专家赵老在接受采访时眉头紧锁:“从技术角度,1979年国内建筑工艺尚不成熟,超高层建设面临结构设计、垂直运输、消防疏散等诸多难题。但换个角度,若能借此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对国内建筑行业将是一次飞跃。”
    经济学者李教授则在专栏中写道:“贷款一亿建楼,看似冒险,实则是特区探索外向型经济的大胆尝试。高楼建成后,可吸引外资企业入驻,带动金融、贸易、服务业发展,从长远看,收益或许远超成本。”
    不过,也有城市规划专家担忧:“渔村基础薄弱,配套设施匮乏,高楼与周边环境如何协调
第(1/9)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霍格沃兹之马尔福崛起综影视:绑定了万人迷系统怎么办被弃十六载,重生嫡女杀疯全京城道界天下天武神帝我有一卷度人经怦然心动官道之绝对权力吴云肖雪燕诸天轮回之从仙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