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指向地图上的几个标记点:&34;这些地方是首批扩建点,包括北方的旱地、南方的水田、西部的盐碱地等各种地形。我们要通过科学改良,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最大价值。&34;
赵明远认真记录,不时点头。
&34;其次,&34;苏锦绣继续道,&34;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农业学院要增设分院,普通农户也要有学习机会。我计划在各州府设立农技培训站,由学院毕业的学生担任导师,将知识传授给更多农民。&34;
王太医眼前一亮:&34;这与医学院的规划不谋而合!老夫正想在各地设立医学培训点,培养更多医师。如此一来,农医两方面可以协同发展,相辅相成。&34;
&34;正是此意。&34;苏锦绣赞许地看了王太医一眼,&34;农医本就密不可分。健康的身体才能创造更多财富,而丰收的粮食又能养育强健的体魄。&34;
她转向赵明远:&3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改革不能仅靠一时热情,必须形成制度,确保持久稳定。我计划设立专门的农业研究院,持续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丰年储粮,以备灾年之需。&34;
赵明远思索片刻,说道:&34;娘娘的规划极为周全。只是,此计划所需人力物力甚巨,恐怕需要朝廷大力支持。&34;
苏锦绣微微一笑:&34;陛下已经允诺,全力支持改革。昨日我已向陛下呈递了计划初稿,陛下甚为赞许,批准优先拨款支持试验基地扩建和学院分院建设。&34;
&34;如此甚好!&34;王太医欣喜道,&34;有陛下支持,改革必能顺利推进。&34;
赵明远却仍有顾虑:&34;保守派虽然元气大伤,但根基深厚。丽妃、苏清柔虽除,太后及其党羽尚在,恐怕还会从中作梗。&34;
&34;此事我已有所准备。&34;苏锦绣镇定自若,&34;陛下已同意,由我主持一场大型农医成果展示会,邀请朝中各派大臣和地方官员参观。以实际成效打动人心,比任何言辞都更有说服力。&34;
正说话间,周伯匆匆走入,附耳向苏锦绣低语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