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后,农院大讲堂内座无虚席。所有人都好奇地望着讲台上神色严肃的苏锦绣,不知道发生了何事,竟让娘娘如此紧急地召集众人。
&34;诸位,&34;苏锦绣环视众人,声音沉稳有力,&34;根据我掌握的天象和农事经验,南方地区很可能在三个月内遭遇前所未有的大旱。&34;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苏锦绣抬手示意众人安静:&34;我知道这听起来难以置信,但预防胜于救灾。如果我的预测是错的,最多不过是白忙一场;但如果预测准确,我们的准备将挽救无数百姓的生命!&34;
赵院正站起身来:&34;娘娘,若真如您所言,我们该如何应对?&34;
苏锦绣展开一幅地图,指着南方几个主要农业区:&34;首先,我们需要立即筛选和培育更多抗旱品种,尤其是这三种——&34;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种子样本,&34;它们在缺水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产量。&34;
她接着指向地图上蓝色的河流和湖泊:&34;其次,我们需要在各大水源附近建立水塘和引水渠系统,最大化利用有限水源。&34;
最后,她环视众人:&34;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派出农技小组前往南方各地,指导农户提前做好准备,包括改良耕作方式、调整种植计划等。&34;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所有人都被苏锦绣的紧迫感所感染,纷纷表示愿意全力以赴,共同应对可能到来的灾难。
会后,苏锦绣立即分派任务:赵院正负责组织高年级学子筛选和培育抗旱作物;王太医负责研制防暑和治疗热症的药物,以应对旱灾可能带来的疾病;周伯则负责联络各地官员,为农技小组的外派工作做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农院内一片繁忙景象。育种室里,学子们日夜轮班,加速培育抗旱品种;药房内,医师们熬制各种防暑药剂;院子里,学子们正在模拟演练如何构建简易的水塘引水系统。
苏锦绣每日往返于各个工作点之间,指导工作,解答疑惑,鼓舞士气。她知道,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松懈。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