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和对危机的深刻洞察。他知道,此刻的大明内忧外患,局势已然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
朱由检的脸上闪过一丝窘迫,微微低下头,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与苦涩,缓缓说道:“回太祖,自英宗先祖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的军权就像沙漏里的沙子,一点点地逐渐落入文官手中。这些年来,这局势愈演愈烈,到了我这儿,也没能改变这一局面,依旧是受制于文官集团,难以真正掌控军权。”
他顿了顿,心中还有些话如鲠在喉,那些平日里本应拱卫宫廷、只听天子号令的宫中势力,像东厂、西厂、锦衣卫以及禁卫军,如今大多都已被各方利益裹挟。表面上对他恭恭敬敬,可实际上,没多少人是真正把他的命令当回事,都是一些阳奉阴违的人罢了。但这话实在太过沉重,此刻说出来,怕是更显自己无能,他只能暗自将这份苦涩咽下。
朱元璋一听这话,原本就威严的脸上瞬间涌起怒意,双眼瞪得滚圆,大声说道:“又是朱祁镇这小子!他当年土木堡之变,不仅自己被俘虏,还让大明元气大伤,如今看来,这遗留的祸根可真不少!等咱把这边的事情处理妥当,非得好好教训他一顿不可,让他知道这糊涂事造成了多大的后果!”
朱元璋平复了下情绪,目光如炬地看向朱由检,又道:“行了,瞧你这欲言又止的样子,咱心里也有数了,这皇宫里上上下下,真正肯死心塌地听你指挥的,怕是没几个了,对吧?”
朱元璋一生从草莽崛起,历经无数权谋斗争,对人心的洞察入微丝毫不亚于汉高祖刘邦,仅仅几句交谈,就敏锐地察觉到朱由检话语背后那深深的无力感和底气不足。
朱由检越发窘迫,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只能硬着头皮应道:“太祖明鉴。” 声音里满是无奈与惭愧,此刻在朱元璋面前,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犯错的孩子,被长辈一眼看穿了所有的弱点。
朱元璋长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