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水慢慢渗透下去,完全湿透之后,崔娴用锄头翻地,打散土块。土壤蓬松之后,撒了2两青菜子,轻盖一层湿土,再铺上一层麦秆,用黄土块压在麦秆上,防止种子被吹跑。
崔娴用这个菜地,就是为了打掩护的,也不期望菜能长的多好。反正吃的蔬菜,还是来自她的蔬菜罐。蔬菜罐里的土壤,都是她精心调配好的,土壤养分好,再加上她施的肥料,种植出来的青菜又嫩又好吃。
这次开荒,只有一分地,还有一分,崔娴准备留着种土豆。但她手中的土豆,都已经全部栽种光了。若还想栽种,就只能去县城买一些。
见今天时间充裕,崔娴回去窑洞,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骑着自行车直奔县城。
虽然现在多数知青,都投身在春耕的劳动之中,本身强度就很大,这个时候未必会有闲情雅致到县城晃悠。但谨慎起见,崔娴还是捂好为妙。
从作坊出来,途经生产队的时候,会偶遇几个社员。等上了大路之后,就没再见面熟的人。
不过各处为春耕做准备的身影,时而就能看到一些。放眼望去,好多田地中走动的人影。从春耕开始,几乎是大部分劳动力,都要被束在田地中。
一整个生产周期下来,不仅是要施肥、撒种子就够了,等到小苗长出来之后,还要除草、松土,保证秧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
这些还算是轻松点的,若是遇到年头不好,雨水不够的时候,人力还需要挑水浇灌。
崔娴想到,自己在浇灌那点自留地的时候,水流太大直接就从干松的黄土上滚走了。干透的黄土好像有一层防水膜,大水流根本就存不住。
现在已经三月下旬,但黄土地上依旧是没有什么绿意盎然的模样。崔娴想着,现在的京城应该已经有些鹅黄色,柳树开始冒芽儿,杨树也要开始长杨树花了。
再过一阵子,等榆树钱儿长出来,盛奶奶肯定端着笸箩,去摘榆树钱儿熬汤或者是包饺子了。崔娴也没吃过盛奶奶包的榆树钱儿饺子,但以老太太的手艺来说,味道定然不俗。
上次的信寄出去之后,到现在也没有回信儿。也不知道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