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台我舅舅从日本背回来的卡西欧电子琴,被端端正正摆到了客厅里的沙发旁,我爸还专门请人为它配了一把适合我坐的椅子。紧接着,我妈就迅速给我报了少儿一个电子琴班,我噩梦般的学琴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了。
永丰步行街一修好后,我妈一直缠着我爸说想周末去逛逛,可每次我爸都非常扫兴。因为下班后他总是在忙,忙着画一堆堆的图纸。印象里,那时每天吃完晚饭,我爸就在书桌前打开台灯,然后摊开一张发蓝的大纸,拿出各种各样的尺子在上面比比划划。那时我还小,不知道我爸在忙忙活活画些什么,只知道他那些奇形怪状的尺子真好玩,而堆在他书桌上的各种印刷品的油墨的味道,也真好闻。
其实那是我爸在赚外快。经过了几年的时间,我爸王彬赚外快的类目已经升级了,他不再给人翻译英文文件,而是用自己的专长,画楼房的设计图纸。
我爸学习建筑出身,又自修过给排水,从毕业就直接进入了市建筑设计院,设计普通的住宅楼和厂房对他来说几乎是小菜一碟,园林规划和一些功能性建筑他也能独立操刀。早在去年5月,燕东第一座高层商业住宅建筑破土动工时,他就隐隐感觉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将要发生一些变化了。
可是这种变化将是什么,我爸当时一下子也猜不透。他当然从新闻上看到了深圳的东湖丽苑和海南的炒房热,但那些似乎还距离分房制度的东北很远很远。
不过,这倒是并不耽误在遥远的南方,一些人通过朋友找到他,让他去完成一份份民用住宅楼的图纸。图纸还会被开发商拿去找专业机构审核,因而安全上不会有什么风险。而这样上班之余的活计,能给我爸带来不菲的报酬,金额甚至远超过了他在设计院的工资。我爸王彬自然就把所有的周末和周中下班后的时间,都用在了这些活儿上面。
那时,‘房地产’这个名词还没那么火热,但我爸已经因为这些民用住宅楼的设计工作,结识了几个国内最早从事这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