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大臣面露不忍之色,有的则眉头紧皱,若有所思。
朱方正趁热打铁,展开一幅详尽的布防图,
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记号和地点,
犹如一幅精心绘制的作战地图。
“儿臣计划在全国设立七十二处物流镖师行会,
三百六十座商场保安署,由退伍伤兵担任教头和骨干。”
他手指向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红点,
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侃侃而谈:
“这些机构明面上护商安民,实则可成国家耳目,
一旦有匪患边警,十日之内便可聚起万人之众,为国家效力。”
“太子殿下!” 吏部尚书李大人突然出列,神色严肃,一脸担忧。
“此举怕是有违祖制,万一这些民间武装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朱方正不等他说完,便打断
他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言辞恳切。
“再说了,所有人员编制、粮饷开销皆由商户分摊,
无需国库支出分毫,既能解决伤兵安置之难题,
又能充实民间防务,实乃一举两得。”
他转向皇帝,态度诚恳,抱拳说道:
“儿臣愿以太子印信作保,若有差池,甘受太庙跪香之罚。”
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权衡利弊。
北境伤兵的安置确实是个棘手的难题,
若处理不当,恐生民怨。
而太子的方案既能安抚军心,
又能借商户之力充实民间防务,不失为一个两全之策。
但此事关系重大,也不得不谨慎考虑。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声音威严而庄重:
“准奏。
但需限定每处机构人数,且教头必须由兵部备案的退伍军官担任,
切不可疏忽大意,以免生乱。”
朱方正心中一喜,连忙叩谢:
“父皇英明,儿臣定当谨遵圣谕。”
他深知,这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三日后,通州大营外的校场,一片庄严肃穆。
秋日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