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手中那杯醇厚的波尔多红酒,让他渐渐沉醉其中,还是内心深处那种急于巩固自身地位的焦躁情绪,使得他如此口不择言?
尼维尔甚至在公开场合说出了本不该泄露的军事机密。
但没有人因此指责他。
或许是因为即便战火下的法国已经千疮百孔,但“美好年代”残存的乐观气息仍然在这片土地上弥漫着,人们似乎更愿意将军事机密当作政治宣传工具来利用。
毕竟,当年法国在伊普尔战役前,不也曾当着记者的面毫不掩饰地公开作战计划,而丘吉尔在加里波利战役时,不也如法炮制?
当然,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
“尼维尔总司令阁下,祝您凯旋。”
“哦哦,谢谢,美丽的小姐。”
一位身着异国服饰的红磨坊舞女端起酒杯,妩媚一笑后转身离去,而尼维尔仍然目不转睛地望着她,仿佛舍不得移开视线。
呵,果然是典型的法国男人。
“那位小姐叫什么名字?”
“玛塔·哈里(mata hari),总司令阁下。据说她是印尼和荷兰的混血。”
“印尼?确实,黑发与浅棕色肌肤,让她看起来既有异国风情,又充满魅力。”
但事实却是,她的血统里没有一滴印尼人的血。她是地地道道的荷兰人,来自弗里斯兰,纯正的日耳曼血统。
至于玛塔·哈里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名字,不过是个艺名。她的本名是玛格丽特·海尔特吕伊达·泽莱(margaretha geertruida zelle),一个标准的荷兰名字。
更何况,她甚至不是“小姐”,她曾经结过婚,甚至有孩子。
当然,尼维尔对此一无所知,也无意深究。
毕竟做这一行的人,隐瞒自己的出身和过去,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有时候,任由谎言继续下去,才是对所有人最好的选择。
但这一次,尼维尔的轻率,注定要付出代价。
玛塔·哈里隐瞒的秘密,远不止名字、血统和不堪回首的过去。
“法国军队的攻势计划如果交给德国人,应该能卖